全国服务热线:

400-0536-961

您的位置:首页 > HTH官方下载

HTH官方下载

安徽省中小学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导

发布时间:2024-04-16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精准防控要求,结合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形势,根据风险地区级别划分制定开学返校条件判定标准。

  2.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须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及7日内核算检验测试阴性证明返校报到。

  3.近期从境外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落实境外返皖人员管控措施,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持7日内核算检验测试阴性证明和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

  4.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共同生活的亲属现为确定诊出的病例、核算检验测试阳性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暂不返校报到。

  5.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共同生活的亲属曾为确定诊出的病例、核算检验测试阳性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须持7日内核算检验测试阴性证明和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

  6.有发热、干咳、腹泻等症状且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不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并报学校批准后,可返校报到。

  学生与教职员工需在开学至少14天前查询本人居住地区风险等级,包括所在省市县(区)的风险等级。

  经研究,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并确立校医(疫情防控指导员)以下职责:

  1.24个标准班及其以上的学校,设立疫情防控指导员2人,不足24个标准班的学校,设立疫情防控指导员1人。

  3.疫情校医(疫情防控指导员)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工作。

  9.对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临时隔离观察,并按规定进行上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转运等处理。

  10.有突发疫情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终末消毒等工作。

  切实做好安徽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卫生防护技能知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2020年秋冬季学期学校工作平稳运行,保证教职员工和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C学校当前应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文件精神,参照《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和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74号),加强科学引导。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33号)。

  C使用要求: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幼儿园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在校园内,学生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的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教师在上课时可不戴口罩;学生、教师和其他员工在封闭场所、人员密集时,需佩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

  C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

  C摘脱方法:口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口罩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到处乱丢,避免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

  C处理:废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应统一收集处理。健康学生和老师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人员佩戴的医用口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C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清洁手部。

  R小技巧:按“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进行;时间不应该少于20秒,相当于唱完2遍“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

  C若发热(额温≥36.8℃或腋温≥37.3℃,后者更为准确),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到学校指定隔离观察室或健康观察室休息,必要时及时送诊。

  C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C幼儿每天保证10~13小时、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的睡眠,教职员工每天保持8小时睡眠。

  C避免晚睡晚起和作息时间不规律,上床睡觉时间不宜比平时推迟半小时之后,起床时间不宜比平时推迟1小时以上。

  C每天看手机、电脑、电视、Pad等视屏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小时,年龄越小的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应越少。

  C居住在疫情低风险社区,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宜不少于2小时,近视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宜更长(户外活动包括散步、快走、慢跑、跳绳、拍球、打羽毛球、健身操等)。

  C按照《安徽省教职员和学生开学返校条件判定标准(更新版)》确定是不是返校。

  C在办公室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或普通洗手液,并有醒目标识提示保持手卫生。

  C办公室每天保持通风3次以上,每次30分钟,天气条件容许可全天保持通风状态。

  C全程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当手接触了公共物品、咳嗽时用手捂、饭前便后等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遵从“七步洗手法”;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双手。

  C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并妥善处理废弃纸巾,无纸巾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C应留意周围乘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须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C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

  C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诉医生个人14天内是否到过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旅居史,是否途经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是否接触过确定诊出的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的人等,积极努力配合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C学校应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员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C学校还应通过其他健康教育途径向学生和教职员工传授传染病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

  C学校通过微博、公众号、微信群或QQ群向教职员工和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类文章等。

  C利用校园公告栏、宣传栏、教室黑板报、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C提倡学生维护人际交往,通过远程方式与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获得情感支持。

  C家长和教师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和行为表现,倾听他们的心声,明白他们封闭的心理活动。

  C学校教职员工之间要相互关心,及时有效地发现同事有可能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C充分利用属地省、市、县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精神卫生中心及各类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及时转诊受疫情影响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并做好后续的衔接和支持性工作。

  为指导中小学校做好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校园内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从组织保障、“两案”“九制”制定、防护和防疫用品储备等方面逐步加强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对学生返校前、返校后需要落实的全方位防控技术措施提出要求,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更新版)。本指引适用于安徽省中小学校。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参照执行。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系统联动、群防群控。

  建立健全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形成联防联动的应对处置机制,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全覆盖、无遗漏摸清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假期去向、健康情况,制定错时错峰开学的方案,分学校、分批次、分生源、分时段通知学生返校报到,规范信息统计、报告,根据学生来源特点,制定返校后防控工作流程和要求,认真执行《中小学校秋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和相关操作技术规范。

  C学校各年级、教务、团队组织、后勤管理负责人等为学校领导组成员,同时又是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

  C各部门负责。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成立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联络人。

  各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协调多部门参与,成立新冠肺炎领导组办公室、后勤保障组、信息管理组、应急处置组等。

  建立学校—班级—学生—家庭四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网络,畅通信息,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1)疫情报告人:学校专门指定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人,报告人可以是分管校长、校医或卫生健康部门派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员。

  R学校疫情报告人分别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属地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实现“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报告内容见表1。

  有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的人等新冠肺炎疫情时,需2小时内报告。

  为了防止疫情输入校园从而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确保秋冬季学期学校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工作平稳运行,一定要做好校园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清扫和消毒所有场所,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调整清洁和消毒频率,按照不同场所的特点开展预防性消毒,对门岗区、教学区、运动场所、实验室、图书馆(室)、食堂、宿舍、公共浴室、卫生间、校园快递服务站(点)、生活垃圾站、职工住宅区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控监管。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门岗区工作小组,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监管到位。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均经过体温检测、健康码出示和身份核验。

  C门岗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测量体温,如实填写登记表,体温正常且身体健康人员上岗执勤,体温异常或有其他呼吸道症状人员及时上报上级负责人,严禁带病工作。

  C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严格进行体温检测,查看健康码,保证入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健康;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幼儿园教职员工和幼儿每天入园时须测体温,无发热、干咳等症状方可入园。

  C来访人员入校前须说明来校原因,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出示以及有效证件核验和登记,且要有校内人员对接方可入校。

  原则上不允许车辆在学生上下学时间进入学校。所有车辆入校前,均需核查登记。

  C对于本校学生,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若有家长接送或有其他监护人陪同,劝返、并嘱及时就医,按医疗机构指引处理,并做好登记、上报和跟踪随访工作;若无家长接送或无其他监护人陪同,其处置方法见《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指引(更新版)》。

  C对于本校教职员工,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劝返、并嘱及时就医,按医疗机构指引处理,并做好登记、上报和跟踪随访工作,复工处置方法见《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指引(更新版)》。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门岗区域和物体表明上进行消毒,每日2次。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教学区工作小组,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监管到位。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均经过体温检测和登记;确保区域环境清洁通风,进行教室、厕所等环境预防性消毒;保障开水供应,确保洗手设施充足。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做消毒,连续2天。

  C教室、厕所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连续2天。

  C根据实际要求实行晨午(晚)检制度。走读学生、校外居住的教职员工,如果在门岗区已进行晨午检,在教学区不再进行晨午检。学校住宿学生,实行上午第一节课前、下午第一节课前和晚上回宿舍时晨午晚检制度,可在宿舍门卫处进行,或者在教室进行。住在学校内的教职员工上下午上班时由专人负责进行晨午检。

  老师特别是幼儿园保教人员、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每日核实学生健康信息,单位(包括二级单位)负责人每日核实教职员工的健康信息,上报至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潜在风险及时报告和督促整改到位。

  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呼吸道症状者,严格按照《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指引(更新版)》处置。

  C加强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明上进行消毒,每日2次。

  清洁为主,室内运动场所开窗通风,落实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根据校园情况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位群体管理;加强场馆人员疫情防护力度;制度上墙,做好疫情应急处置。防控管理要求如下:

  C体育场所应以通风换气为主:各类体育场所每日开馆前后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系统运转正常,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运动场所区域和物体表面做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2次。

  体育活动和体育课错峰进行,加大各运动设施放置距离,时保持一定距离。

  C牢记实验室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排除安全隐患,有毒有害化学物专人、专门设备保管,严格使用和落实登记制度。

  C高校要遵照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等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挥平台作用,服务科技攻关需求。同时,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没有验收合格的P3、P2实验室不得使用。

  成立图书馆(室)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组,以防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为重点,严格落实学校各项防控措施,制订周密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防控,依法依规有序管控。防控管理要求如下:

  认真落实图书馆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及带班领导要按时到岗。门岗人员要严格管理进出人员,做好进出人员登记。保持值班电话畅通,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上报。

  4.暂停举办非必要大型聚集活动;召开小型会议时,参会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人员聚集。

  食堂是保障全校师生饮食安全的重要场所,开学后必须严加防控。根据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国家教育部相关要求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开展防控管理工作。

  成立学生食堂防控工作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制,设有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员。

  C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上岗前摸排假期行程及健康状况,从低风险地区点对点回校可直接上岗,中风险地区需在学校所在地居住自我隔离14天再返校;高风险地区不返校。

  C用器皿装水来清洗,洗完后对器皿进行清洗。可以用盐水、洗涤灵对器皿进行清洗。

  C食堂工作人员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食堂区域和物体表明上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2次。

  C严格落实进出校园制度和健康申报制度,做好检温检测和健康检查记录。如发现快递人员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C快递人员在岗期间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相当级别的防护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持包裹的清洁。

  C加强通风,保持快递站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清洁为主,开窗通风,落实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加强浴室工作人员疫情防护力度,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制度上墙,做好疫情应急处置。防控管理要求如下:

  C公共浴室应以通风换气为主:每日使用前后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系统运转正常,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C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公共浴室区域和物体表面做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2次。

  学校公共卫生间要有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洁制度,设专人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完整无破损,师生使用安全舒适。

  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采用清水处理。

  成立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防控工作小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学生。

  C持有效健康证件上岗,非低风险地区点对点回校的工作人员,要在学校所在地的居住地自我观察14天,无新冠肺炎者方可工作。

  C对宿舍管理人员开展传染病疾病防控知识、感染管理知识和自我防护常识培训。

  C返校前2天连续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明上进行消毒。

  C返校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做消毒1次。

  C每日早晨上课前、下午上课前和晚上就寝前进行3次体温测量,询问有无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身体不适的学生。

  C外来人员(访客)不得进入宿舍,校内相关人员进入宿舍需核实相关证件,并进行体温测量、登记,无异常方可进入。

  C每日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每日2次。

  学校职工住宅区要落实疫情管理责任人制度,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成立疫情管理防控小组负责。

  C值班室负责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与核查、(人员)体温检测、数据收集与上报。

  C确定专人,配合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深入小区所有住户,每月核查是否有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住户并做好记录,发现疑似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报同级社区(村),按规范处置。

  C小区保洁员在清收垃圾和消毒作业时必须佩戴塑胶手套,手套每天下班前进行全面消毒。

  C生活垃圾清运员在清理楼栋垃圾堆放点垃圾前先用消毒剂喷洒30分钟过后再进行清理。

  校园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要立即响应,启动应急程序。病例要立即住院救治,密切接触者要隔离观察,病例接触过的地方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病例康复后的复学、复工等工作。

  高校发现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应严格执行隔离观察相关文件要求和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和隔离观察人员个人防护安全。

  C立即报告:第一发现人要立即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报告给学校疫情领导组,启动学校响应,视情在属地疾控机构指导下妥善处置。

  C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按照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规范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C心理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设心理辅导热线,给予师生心理关怀。

  中小学和幼儿园发现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并第一时间将其安置在健康观察室。

  C立即报告:第一发现人要立即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报告给学校疫情领导组,启动学校响应机制,视情在属地疾控机构指导下妥善处置。

  C通知家长:园方或校方要立即通知家长前来接回幼儿或学生,嘱其居家观察或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将就诊情况向校(园)方反馈。

  C安置在健康观察室:在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接回之前,幼儿园保健医生或中小学学校校医要将幼儿或中小学生安置在健康观察室,并安排专人陪伴和观察其症状变化情况。

  C密切接触者的观察:通知密切接触者的家长密切观察幼儿或中小学生的健康情况,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要向学校或幼儿园报告,并及时就医。

  C全面消毒:幼儿或中小学生被家长接走后,健康观察室区域内需做全面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消毒后,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C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以及家长保持信息畅通,得知在医疗卫生系统有本园幼儿或本校学生或教职员工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时,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C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处置:学校应配合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调查、采样、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排查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C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有条件的学校校医院或医务室对密切接触者在校内进行隔离观察,或者由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安排指定场所开展医学隔离观察。

  C必要时停课: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学校按照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乃至全校停课措施。

  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及隐性感染者送至医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指导下开展终末消毒。参与消毒人员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防护眼罩、穿防护服、防水胶靴、对生活用品、排泄物和呕吐物等进行终末消毒。

  ●生活用品: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消毒。

  ●排泄物和呕吐物:用一次性吸水材料(纱布、抹布等)沾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 000 mg/L~10 000 mg/L)小心移除。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拖地,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30分钟后洗净。建议消毒2遍。

  ●病例运输工具: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空气:使用0.2%~0.3%的过氧乙酸或1.5%~3%过氧化氢消毒液,按照20ml/m3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对空气进行喷洒消毒,作用60分钟后开窗通风。

  学校(幼儿园)应与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单位建立工作网络,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沟通与交流,实施联防联控。建立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家长多级防控工作联系网,及时收集和反馈师生信息。

  学生和教职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工)证明,到学校校医院(保健室)或者学校其他指定部门及指定人员处复核确认登记,持有校医(保健老师)或学校指定人员出具的复课(工)证明查验登记表方可上课或工作(表1)。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有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